靈修點滴

馬太福音20210824

性命攸關的行動

讀經:太25:31-46

選讀經文:馬太福音 25

31.當人子在他榮耀裏,同着眾天使來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 32.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人分別綿羊、山羊一般, 33.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 34.於是王要向他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 35.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浪在外,你們留我住; 36.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獄裏,你們來看我。』 37.義人就回答:『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 38.甚麼時候見你流浪在外,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39.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獄裏,來看你呢?』 40.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41.「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詛咒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 42.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 43.我流浪在外,你們沒有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沒有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獄裏,你們沒有來看顧我。』 44.他們也要回答:『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流浪在外,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監獄裏,沒有伺候你呢?』

45.王要回答:『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沒有做在任何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沒有做在我身上了。』 46.這些人要往永刑裏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裏去。」

時代默想:

這是「橄欖山論述的終末篇」,以一個牧羊人分開山羊和綿羊的比喻(太25:31~33)為始,以強調神子民群體中要彼此相顧,同舟共濟。

這是一個性命攸關的比喻,我們將要分別出來接受永恆的審判,而判定的準則在於我們的行為。

起初這是難以理解的,我們豈不是靠恩典得救嗎?

此外,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會否帶來永恆的後果。

其實這正是問題所在,我們並非靠行為得救,乃是從我們對任何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不經意的行為中表達我們是否有天國子民的素質?

而進永生的正是有這種特質的人。

當主再來施行審判時,有如牧羊人把羊群分成山羊和綿羊的情況(太25:32)。

綿羊在寒冬的晚上因為身上有厚厚的羊毛禦寒,而山羊則沒有,故牧羊人必須把二者分開,把山羊另放一處以免受涼,而綿羊則可安然留在外面。

比喻中的綿羊代表忠心的門徒,被父神接納,得以進入天國,而山羊則代表被咒詛的一群(太25:41)。

二者的分別在於「綿羊」善待在信徒群體中最小的弟兄,「山羊」則完全不予理會,缺乏愛心(太25:40、45),由此可見「山羊」根本沒有屬神的生命,故將在主的審判下進入永刑裏去;前者被稱為義人,要往永生裏去(太25:46),結局可說是天壤之別。

「我弟兄中一個最小」(太25:40)是指他有實質的困難,如餓了、渴了、衣不蔽體、患病等等(太25:35~36、42~43)。

他們也被指曾作客旅,並且被下在監中(太25:38、44),可見耶穌正是指那些四處傳揚福音的門徒。

他們有如客旅般飄洋過海,到處住宿接受別人的款待和照顧(太10:11~12)。

他們甚至還可能因傳道而被下在監裏,所以極需同伴探望,為他們打氣和禱告。

「山羊」所代表的是神子民群體中那些對福音工作漠不關心,沒有屬神生命的假信徒。

他們是信仰群體中的害群之馬。

到了那日,主必把他們從義人中分別出來嚴懲。

相反,「綿羊」支持那些為福音而付出莫大代價的傳道者,他們所作的必蒙主的稱讚和賞賜。

回應禱告:

求主幫助我時刻敏銳宣教士的需要,更不忘自己曷屬神子民的身份。奉得勝之主的名禱告。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