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20210503
神每天的供應夠用
讀經:出16:11-36
選讀經文:
13.到了晚上,有鵪鶉上來,遮滿營地;早晨,營地周圍有一層露水。 14.那一層露水蒸發之後,看哪,曠野的表面出現了小圓物,好像地上的薄霜一樣。… 16.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每個人要按自己的食量收集,各人要為帳棚裏的人收集,按照人口數每個人一俄梅珥。』」… 18.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各人都按着自己的食量收集。 19.摩西對他們說:「任何人都不可以把所收的留到早晨。」 20.然而他們不聽從摩西,當中有人把食物留到早晨,食物就生蟲發臭了。摩西就向他們發怒。… 22.到第六天,他們收集了雙倍的食物,每個人二俄梅珥。會眾的官長來告訴摩西, 23.摩西對他們說:「耶和華吩咐:『明天是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你們要烤的就烤,要煮的就煮,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 26.六天可以收集,第七天是安息日,這一天甚麼也沒有了。」…
29.你們看,耶和華既然將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他就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都要留在自己的地方,不許任何人從這裏出去。」… 32.摩西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要裝滿一俄梅珥的嗎哪留給你們的後代,使他們可以看見我領你們出埃及地的時候,在曠野所給你們吃的食物。』」… 35.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入有人居住的地方;他們吃嗎哪,直到迦南地的邊境。」
時代默想:
正如之前曾提及有些聖經學者不相信出埃及的有二百萬人,因為在曠野並沒有足夠食物供應這麼多的人群。
其實,聖經正說明了解決的方法,就是神每天供應百姓嗎哪食用,直到他們去到迦南地的邊境。
嗎哪,每早晨出現(出16:13~14),美味可口(出16:31),也可以隨意烹調(出16:23)。
以色列人可按需要收取,但不論如何收取,數量都只有每人一俄梅珥(出16:16~18),並且所收取的只能當天食用(出16:19)。
到第六天,各人就可以收取雙倍的食物(出16:22~23),為安息日作準備。
這次經驗是神對以色列人信靠的考驗(出16:4~5;另參出15:26)。
據說稱為「嗎哪」的食物到今天仍然可以在西奈半島見到,當地的牧民貝多恩人仍然用作食物,其成因也有科學的解釋。
然而,因(出16:16~30)節(尤其是出16:23~26)的描述,讓我們明白,這食物是神所賜的。
以色列人初次接觸這食物時,感到很驚訝而問:「這是甚麼?」(出16:15),這就是「嗎哪」的起源。
這名稱,保留了驚喜和讚歎。
在這裏有一個屬靈的教訓,就是神所帶領的路祂必供應。
我們常常讀到很多屬靈人的傳記,其中著名的就有開孤兒園的—莫勒。
其中一個經典的片段就是當時由於經濟匱乏,莫勒—沒有足夠的金錢為孩子們買食物,可是他先為孩子們擺上餐具,即使他不知道神怎樣供應。
誰知就在那時門口就收到食物的捐贈,解決了當時的問題。
這個真理同時應用在教會上,記得過去幾年,神感動不同的主裡肢體,一次又一次的對「天樂」作出大額的奉獻,這些事感動了教會各位弟兄姊妹的心。
神要藉每天領取嗎哪教導以色列人順服的功課。
為甚麼?
因為以色列人行的路十分遙遠漫長,若在起初不能培養順服的心態,他們隨後就很難與神同行。
當我們生活在物質富裕的環境時,更需要學習回到曠野,才能真正欣賞「每日的供應」是何等珍貴和重大的恩典。
當我們每天仰賴神的供應,叫我們「多的沒有餘,少的沒有缺」。
只要我們認定自己是行在神的路上,神必供應!
回應禱告:
主啊!讓我們不要忘記,祢是樂意施恩和供應的主,叫我們不要把祢的作為,視作理所當然。奉主名禱告。阿們。